改革开放以来,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卓越成绩。立法制度不断完善,人民代表大会广泛征求民意、积极参考专家意见、认真调研社会发展实际、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,不断制定出符合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的良法;司法建设成效卓越,公安、检察、法院高效联动,相互监督,真正实现公平公正公开透明;执法制度不断健全,执法程序愈发规范,执法人员素质不断提升,执法成效愈发显著。当下正值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中的关键时期,为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,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国家,我们必须推动法治文化创新发展,必须壮大普法宣传队伍,挖掘法治文化资源,拓展法治教育思路,从而实现全民法治素养的不断提高,以此筑牢中国法治建设之基。
法治文化创新发展,必须壮大法治宣传队伍。法治文化创新发展,离不开法治宣传队伍的辛勤付出。目前,法治宣传队伍主要依靠党员干部,受限于规模,容易出现工作繁重的问题,必须扩大法治宣传队伍规模,不断吸纳法治人才,实现优势互补,提升法治宣传成效。田头村和三水村聘请律师担任村法律顾问,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,介入协调村民纠纷,开展法制课程,有效化解村民纠纷,提升村民法治知识水平。通过引进专业法律人才,有助于提升队伍法治素质,和专业知识能力;引进富有声望的当地乡贤,有利于拉近与村间关心,获得群众信任;引进文艺人才,有利于创新法治宣传思路方法。因此,法治宣传队伍的壮大,有利于发挥各类法治人才的作用,提升队伍工作的成效。
法治文化创新发展,挖掘法治文化资源。中国共产党自建立之初,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群民从苏区时期、抗战时期再到解放时期,一直进行着红色法治伟大探索,积累丰富的司法经验,开创了红色法治的先河,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法治文化遗产。闽西馆藏上千件红色法治文物,收集各类文物史料,建立起法治文化示范基地,闽西北挖掘融合客家文化、闵学文化、抗战文化,打造普法精品工程。它们的做法,正是对这些珍贵法治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,必须要继承这些优秀的法治文化,保护好这些珍贵的法治文物,以多样化方式建设其法治文化基地,打造普法品牌,发挥好它们的教育作用。
法治文化创新发展,必须拓宽法治教育思路。法治文化难在普及和深入,多年来谈及法治文化的宣传,无非是开展法治讲座、法律咨询等,收效甚微。究其根本还是在于脱离了人民群众,形式脱离了时代。要提升法治文化宣传成效,就必须创新法治教育思路,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法治文化,才能让群众积极参与,推动法治观念入脑入心。沙县建立多个法治景观,将法治宣传和群众休闲娱乐有机结合,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收获法律知识。N市在闽源文化体验之旅等精品旅游路线中设置AR、VR法治体验专区,推进法治文化宣传与现代科技结合。形式多样的作品、特色各异的平台,把法律知识通俗化、直观化,让人民群众在娱乐中接受法治教育。新时代,法治文化创新发展,必须拓宽法治教育思路,让法治文化浸润人心。
站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新起点上,我们要不断壮大法治宣传队伍,深入挖掘法治文化资源内涵,拓宽法治教育思路,将法治精神、法治意识、法治观念铸入人民的头脑之中,形成更广泛、更深远、更强大的法治信仰,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提供更强的精神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