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记|2025-2-17

今天起床总算是稍微早些,大约八点半醒了,然后在床上稍微看了会儿电子书,然后爬起来。最近一段时间都养成了先躺在床上看电子书的习惯,因为早晨刚醒的时候不太清醒,想要在床上缓一缓。

在看了《反脆弱》这本书后,我在任务安排中加入了一些随机性。具体来说,就是在每天确认好今天要做的事项后,通过随机数生成程序,来决定下个时刻进行哪个事项。

我认为这样做有两个好处。一是利用随机性对多巴胺分泌的刺激作用,更好地提升效率。《贪婪的多巴胺》提到,如赌博一般的随机性,能够极大的促进多巴胺的分泌,让人拥有参与其中的渴望。这一点与我在CFA中关于行为金融学里学到的内容是一致的,即人有时是风险偏好的,风险的存在提升效用,使人愿意接受更低的收益。因此,我在任务管理中加入随机选择的部分,能够缓解每天同样安排造成的疲倦感,缓解多巴胺边际效用递减的效果。我相信,即使只是少部分的变化和不确定性,都能起到不错的效果。

二是帮助我克服引文自身的偏好导致的特定事项长期拖延的情况。人的天性都是畏难的,在面临简单和困难的任务时,都希望先完成简单的任务,然后再进行困难的任务。然而人往往过于自信,当简单的任务完成后,通常也会自找理由说服自己,不去完成难的任务。就我个人而言,常常是将自认为困难的任务拖到后面,然后时间不够,又拖到下一天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我在一些书中学到两种策略,一是拆分任务,把复杂的任务分成多个简单的任务,例如将写作一篇文章的任务,分解为写出大纲-写出每个段落;二是困难先行,每天先进行最困难的任务,坚持下去便会有所改变。我认为,引入随机性,是对这两种策略的有效补充。通过引入随机性,可以让自己在抽中困难任务时,感到一种“注定感”,服从概率的安排(当然,前提是不能赖皮去重抽一次)。

下午出去跳绳。这个运动太久没做了,一做起来总是被绊倒,弄得速度提不上去,燃脂效率也达不到最佳状态。

Licensed under CC BY-NC-SA 4.0
powered by shin
使用 Hugo 构建
主题 StackJimmy 设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