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进三地联动,共建繁荣湾区

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,是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,也是推动建设新发展格局的伟大尝试。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谋划、亲自部署、亲自推动之下,大湾区取得显著阶段性成效,向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迈出坚实步伐。如今,粤港澳大湾区联动高效、文化繁荣、生态和谐,正在以更大魄力和更高起点向前推进。

互联互通,助力协调发展。依托于党中央的领导和粤港澳三地的通力合作,粤港澳三地在基础设施“硬联通”和制度规则“软联通”中取得优越成绩,释放巨大经济发展红利,提供强劲经济发展支撑。港珠澳大桥、广深港高铁建成通车;新横琴口岸、莲塘/香园围口岸正式开通,深中隧道建设正步入正轨……源源不断的超级工程,推动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显著提升,大湾区城市间内联外通更加便捷。横琴新区立法实现资格互认,广州南沙首创一站式服务平台;珠海市退出跨境社保服务……层出不穷的三地衔接政策,激发一国两制制度活力。未来,粤港澳三地将继续在改革开放精神的引领下,实现更高效的互联互通,助力三地协调发展,共建繁荣大湾区。

赓续文化,夯实人文基础。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。粤港澳大湾区三地自古同属百越之地,同属岭南文化和珠江文化,虽然各地制度嬗变,但三地的人文历史有着千丝万缕、不可切割的关系。广东省首倡共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,以历史为纽带,将三地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有效沟通串联,构建极具特色和历史底蕴的游径系统,以展示三地的包容性和岭南文化特质。岭南文化在大湾区各地以不同形式进行传承和交流:粤剧戏班銮舆堂三地会员频繁往来,推动粤剧艺术繁荣发展,粤港两地博物馆合作,促成重要艺术展览在两地举办。在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同时,文化产业发展也蒸蒸日上,成为大湾区重要的新兴支柱产业,在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方面发挥突出带动作用。未来,粤港澳三地,将继续同舟共济,赓续文化,壮大大湾区发展的强大内生力。

绿色筑底,共建生态湾区。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。粤港澳大湾区环境优越,资源丰厚,守护好这里的绿水青山,是大湾区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保障。粤港澳大湾区制定科学规划,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引领,在绿色产业领域全面发力。大湾区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,普及电动公交车,制订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,实现新能源汽车产量高速增长,领跑全国;通过推广虚拟电厂,建立新型电力系统,调整公交充电计划等措施,达到在不影响居民用电同时降低负荷的成效;加快建设综合加能站,促进绿色洁净能源产业快速发展。种种措施在节能减排,降低污染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。今天的大湾区已然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发展的抓手,擦亮绿色发展的底色。

大湾区亮眼的成就造福了三地百姓,赢得百姓的叫好,更让全国人民自豪。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关键节点上,我们应当持续推进大湾区互联互动,促进文化发展,保护好绿水青山,让其发挥更大的优势,发挥好大湾区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示范引领作用。

Licensed under CC BY-NC-SA 4.0
powered by shin
使用 Hugo 构建
主题 StackJimmy 设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