改革开放以来,中国境内的各项事物均加快了流动速度,不断迸发着旺盛的生命力。人口流动,带动城市就业发展;物资流动,促进商业贸易繁荣;技术流动,促进技术不断创新。可以说,中国的发展和繁荣,离不开各项要素的流动。站在建设新发展格局的新起点上,只有继续加速流动,才能创造新生,谱写实现高质量发展,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新篇章。
河水流动,拓宽发展新空间。奔流不息河水不仅哺育了两岸百姓,带来沿岸城市数百年的繁华,更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。可以说,河流不仅是一条养育城市和居民的饮水之源,更是一条承载文化交流、传播文明成果的精神脉络。然而河水断流,让一切都黯然失色:生态系统退化、饮食暗淡无光、城镇生机不再…… 面对“血脉”不通的凤凰河,当地政府积极沟通协调,化解沿岸城市的矛盾冲突;奋力整治顽症,以壮士割腕的勇气关停污染企业,绿化河岸环境。河水流动,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水平,更推动了对凤凰河文化的内核的挖掘和发扬。因此,要努力实现“水清岸绿”的河湖环境目标,保障河道畅通无阻,为高质量发展开拓新空间。
桥网流动,创造发展新机遇。人员迁徙、物资贸易、文化传播均离不开桥梁道路。路为线,人流、物流、信息流在此间快速流动。流动中,一条路,一座山带出了一个活力迸发的经济圈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国西部高山大川架起的桥、铺设的路、驶动的车,犹如发展的链条,不仅让物畅其流、人畅其行,也让各类信息交汇融合。在路网流动中,经济也蓬勃发展起来,东西部的差距就此缩小。正是得益于不断完善的西部交通建设,许多地方的旅游资源才能招揽游客、农业产品才能开拓销路。可见,路网流通,创造了发展新机遇,承载着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希望。
产业流动,激发发展新动能。苟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。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河产业升级的时代背景下,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。近年来,随着区域产业间产业转移逐渐深入,中西部城市借助产业升级和双创经济,成为了电子信息、人工智能、智能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基地。产业升级不是单纯产业搬家,而是要在吸收其他地区外溢产能的基础上,依托原有优势基础,加强创新研发,延长产业链条,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。因此,产业流动,激发着城市转变发展新动能,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。
促进各要素流动是打造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。诚然,在实现要素流动的问题上,我们会遇到制度滞后、思想保守、利益纠纷等一系列流动障碍。但只要我们坚信尊重流动的规律,坚持科学的发展思路,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,不断深化改革和开放,中国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一定会实现,第二个百年目标会变得触手可得。